今年的4月25日是第39个“全国预防接种日”,主题为“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国家疾控局发布的《预防接种宣传核心信息》(2025年版)指出:疫苗是预防、控制疾病和保护健康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接种疫苗在保护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健康中国家 疫苗护万家”主题科普活动中,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成都医学院附二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姚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享道:“我们国家有数以亿计的慢性病患者,临床上,慢性病合并带状疱疹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些患者一方面要承受着带状疱疹带来的剧烈疼痛,及疼痛造成的睡眠影响、工作影响,甚至是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整个家庭陷入苦恼低落的状态;另一方面他们还要兼顾长期的慢性病管理,无论是身心健康还是经济上都倍感压力。但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前置干预,比如对长期随访对象,在健康教育中加入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提示,早识别、早建议,或许就能实现‘从治变防’的转变,让患者有更多获益。”
中老年、慢病患者需警惕,带状疱疹患病风险大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75%的6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43%有多病共存(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疾病)。随着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长寿不健康”成为老年人群体的重要健康挑战。姚婷指出:“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的免疫机能逐渐减弱,而且中老年人往往同时存在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免疫水平又进一步降低,因此这类人群罹患带状疱疹、流感、肺炎球菌性疾病等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比普通健康人要高。以糖尿病患者来说,带状疱疹的发生风险增加26%,而心血管疾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高39%。”
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成都医学院附二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姚婷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蛇缠腰、生蛇等)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约90%以上的成人体内都潜伏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逐渐下降,病毒会再激活引发带状疱疹。50岁以上为带状疱疹易发人群,且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
对慢病患者而言,慢性病叠加带状疱疹会影响慢性病的管理。姚婷特别指出:“如果是糖尿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急性高血糖并发症的风险就会增加,给糖尿病管理造成更大难度。此外,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也会相应增加。因此我们也希望更多慢病患者能够形成接种疫苗、主动预防的意识。”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疫苗接种是主动健康的关键
目前带状疱疹的治疗多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镇痛)为主,但现有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不佳,且后遗症治疗成本较高。远离带状疱疹,积极预防是关键,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一种有效方式。
“我们中心目前服务于2个街道,共8个社区,承担了5个社区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辖区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除了儿童疫苗接种以外,还有一大部分就是成人疫苗的接种。随着近年来疫苗接种科普宣传的广泛开展,辖区居民对疫苗接种也越来越重视,这也体现在我们中心成人疫苗接种量的逐年增加。”成都市金牛区荷花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赵紫辉介绍到。
成都市金牛区荷花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赵紫辉
接种疫苗可以提升对疾病的免疫力,对于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更应该主动进行健康管理,科学接种疫苗,做到未病先防。赵紫辉强调:“慢性病人群不是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人群,中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病的群体,如处于疾病稳定期,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降低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接种疫苗前可就疫苗的保护效果、保护时长、接种禁忌、安全性等信息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科学接种。”
推动社区疫苗接种服务升级,创新路径助力医防融合
社区作为家庭生活延伸的主场景,也是预防接种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全国多地正在积极探索构建“医院—社区—家庭”协同防线,将疫苗接种服务与慢病随访、日常诊疗相结合,推动中老年人疫苗接种服务体系不断升级。
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促进医防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赵紫辉表示:“我们中心正通过多路径、多形式去促进医防融合,比如中心成立高血压患者管理学院、组建太极拳队伍,目的是帮助高血压、高血糖等慢病患者更好地管理健康;中心还为辖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疫苗接种服务,比如全科医生在日常诊疗中,对居民健康状况及过往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评估,现场开具疫苗处方,居民直接到接种室接种,省去了到计免科排队、预检、登记等流程,更高效;另外,我们还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医生在日常随访、门诊接诊过程中,对高龄人群、慢病人群等重点群体主动提示并开展个性化疫苗接种评估建议,帮助他们更有计划性地完成接种,鼓励更多医生将疫苗接种纳入慢病诊疗过程中。”